6+3!我校国家级“金课”建设再创佳绩

发布者:教务处信息创建发布时间:2023-06-13浏览次数:11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7号),我校吴建军副教授的《模拟电子技术》与刘立群教授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被认定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李玥莹教授的《生物化学》被认定为线下一流课程。截至目前,我校累计获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树立全新理念,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体系。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工作经高校网上申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教育部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最终认定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50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800门、线下一流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07门,两批共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868门。我校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将其列入《沈阳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3)》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遵循“一课一策”“一团队一策”的基本思路,通过实施“百门金课”建设计划、全员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混合式教学的普及推广、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逐步构建“国家-省-校”三级“金课”建设体系。通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一流课程的建设路径、内容设计、团队组建、应用推广等策略,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持续提高,打造出更多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我校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理念先进、设计完善、内容充实、方法独到,体现了“两性一度”。从获批结果上看,我校国家级“金课”获批数量在辽宁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七、省内师范类院校排名第一、覆盖教育部五大类“金课”类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备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遴选与培育,从重质量、重特色、重团队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厘清建设思路与基本脉络、明确相关举措及支持办法、分享建设经验与申报策略,创造更多协作与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助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