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
  • 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 试点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章来源:教务处作者: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10


    各教学单位: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提高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本科“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课程须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要求建设基础较好、教学效果良好。

    2.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且申报课程在20254月前完成至少一轮授课,且应在2025-2026学年至少开课一次。

    3.国家级一流专业可推荐2门课程,其他专业可推荐1门课程,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二、申报条件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创造与创新的能力。

    2.教学团队建设有力。课程负责人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运用新技术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

    3.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各环节。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景、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与学情分析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辅助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优化教学备课方式,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材等改革工作联动推进,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2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服务研讨式、问题驱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实施。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和学习效果评估标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自动评估学生的作业、考试和其他学习成果成效。

    3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支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智能助教等,为学生提供实时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引导学生批判性、验证性、对照性地运用人工智能生成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评价和学情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进行实时的学习体验调查,提供及时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三、建设管理

    1.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经公示后予以立项建设,课程建设期为一年,建设期结束后将统一组织验收。

    2.项目结项须提交结题报告1份(5000字左右),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改进、课程实施效果等,形成至少一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的典型案例(3000字左右),鼓励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呈现。

    3.课程资源建设须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与课程视频,结项时至少完成10节微课视频的更新建设。

    四、政策支持

    1.学校将对立项建设的课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每门课程给予2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前期立项拨付50%;经专家评审结项通过后,拨付剩余50%)。

    2.各单位要做好试点课程的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

    3.学校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相关培训、交流活动,分享经验。

    五、申报流程

    1.申报教师向所在教学单位提交《“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经教学单位审核后确定推荐名单并填写《“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附件2)。

    2.各教学单位于513日前将推荐申报书(PDF)、申报汇总表(Excel)发送至邮箱synujwc215@163.com;申报汇总表纸质版(签字并加盖公章)报送至教务处。



    附件:

    1.“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申报书

    2.“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417



    上一篇:下一篇: